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图片新闻  
思政实践  
实践活动
理论园地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您现在的位置: 辽宁广告职业学院 >> 思想政治专题网 >> 思政实践 >> 理论园地 >> 正文  
创新理论学习方式 推进城乡跨越发展

发布日期:2015/4/8 12:01:19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加强城镇化建设,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如何践行这一新时期的理论创新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是宜城市市委中心组的研究重点。通过深入实践调研,宜城市以“四个创新”(创新理论学习方式、创新理论学习载体、创新理论学习实践、创新理论学习成效)为契入点,大力普及中央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和理念,形成了推进城乡建设跨越发展的新理念和新途径。

  一、创新理论学习方式,服务市委中心工作,凸显理论学习重要性

  近年来,宜城市理论学习立足创新发展理念、提供智力支持、提高文化素质、打造精神高地,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转型中,不断创新理论学习方式,以“三城大讲堂”(宜居宜业创新之城)和“乡村大讲堂”为依托,市委中心组领导深入基层带头宣讲、专家辅导宣讲、群众点题宣讲,进一步凸显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一)市委实施“点题作业”,中心组领导带头宣讲,牢牢把握理论学习的主动性。每年制定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工作时,由市委中心组主要负责人亲自负责把关,结合市委、市政府工作重点和大局,提出主要学习内容和调研课题,并把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纳入全市73项重点工作目标,实行一周一督办、一月一汇报、一季一考核。市委宣传部根据市委“点题作业”的要求,确定理论学习的主题,在安排市委中心组学习计划时,先后向市委办、市政府办、市招商局、市农业局、市城建局等多个单位征求意见,将汇集起来的意见与市委重点工作项目有机结合,经过反复揣摩、精心安排,提出中心组重点要学习的涉及城镇化发展、招商引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城市规划与管理等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10多个学习专题。2013年,市委中心组利用“新农(市)民讲习所”为载体,邀请省内外专家、教授来宜城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城镇化建设、招商引资等专题辅导报告扩大会10场次,集中学习5场次;同时,宜城市委中心组领导带头深入基层“沉下去”宣讲。今年3月以来,宜城市委书记胡军先后6次深入孔湾、刘猴、南营、鄢城等乡镇,与群众面对面讲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市长郭静到雷河镇现场为农民讲水晶产业知识和发展水晶产业对宜城发展的好处。市委主要领导的率先垂范,进一步促进了各级领导干部转作风、树学风的主动性,激发了广大党员群众自发参与学习教育的积极性。

  (二)围绕全市重点工作,邀请高端专家辅导宣讲,牢牢把握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在推进理论工作创新型发展中,宜城市委中心组在年初制定理论学习计划时,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和大局,有目的性的甄选学习专题,并根据经济发展不同阶段,有针对性的邀请专家、学者来宜城开展辅导宣讲,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解读中央一系列最新理论发展理念和精神,阐释市委、市政府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重大决策和部署。2012年,宜城市委中心组针对城镇化发展,邀请了省委副秘书长吕东升、武汉大学秦前红、襄阳市社科联刘群等来宜城进行了专题辅导报告会;2013年,针对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邀请了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董关鹏、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李其、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研究所长肖金成、偃师市经济开发区瞿斌等进行了专题知识辅导报告。通过邀请高端专家、学者的针对性宣讲,进一步明确了党的十八大精神,形成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共识和发展动力,为大力加强宜城城镇化发展,加快宜城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三)紧抓经济结构调整,群众点题宣讲,牢牢把握理论学习的前瞻性。为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宜城市组建了由市委宣传部牵头,以市委党校老师为主,选调农业、畜牧、工业、民政、劳动等单位的一批理论骨干及乡镇里相关的“土专家”组成的“流动党校”,根据群众点题,深入基层进行宣讲。宣讲内容重点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由干部群众点题目,宣讲团成员精心撰写基层党员培训宣讲稿,深入镇、村和市直单位、企业,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和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市重要会议精神以及基层群众关注的医疗、卫生、教育、病虫害防治等问题。在宣讲中,根据受众对象的不同,采取现场提问式、研讨式等多种形式,使听课的群众有兴趣、坐得住、听得懂、记得牢,增强了理论宣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做到了“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校课堂”,“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宣讲辅导”。“流动党校”以一种独特的教育培训形式,把培训阵地搬到了机关单位、搬到了乡村、搬到到企业,把党的理论培训、农村政策培训、实用技术培训、法律法规培训等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了集中宣讲与流动宣讲同步推进的教学新格局,为传播党的理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及农村致富搭建了良好平台,成为加强基层党员教育学习培训工作的新裁体及“助力器”。近两年来,“流动党校”开展培训500多场(次),培训基层党员干部10万多人次。

  二、创新理论学习载体,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凸显理论学习的规范性

  为了使理论学习切实紧贴中心工作,在形式上避免再陷入念文件、读讲话这种单一的学习模式,宜城市大胆创新,积极探索了“请进来学”、“走出去学”、“沉下去学”和“建平台学”等理论学习载体和形式,引导理论学习由“软任务”向“硬约束”转变、由“抓活动”向“促常态”转变,凸显了理论学习的规范性,增强了学习效果。

  (一)注重学习方法创新,确保理论学习取得实效。一是请进来学。宜城市以“乡村大讲堂”为依托,邀请市内外专家教授来宜作专题辅导报告和讲座,进行政策解读。两年来,宜城市委中心组利用“乡村大讲堂”这个载体,邀请多位专家、教授来宜城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城镇化建设、招商引资等专题辅导报告。在学习总书记在湖北视察的讲话精神时,邀请了市委党校老师在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上对习总书记的讲话进行了重点解读;针对领导干部如何面对新闻媒体邀请了中国传媒大学董关鹏教授进行专题辅导报告。各镇办区和市直各单位中心组也采取了请进来学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理论学习。如宜城市政协机关举办的形势报告大讲堂,市城建局、市计生局等单位中心组邀请党校老师进行专题辅导讲座。通过邀请专家教授进行辅导讲座这种学习形式,党员干部学习收获大,学习的积极性高,成效突出。二是坚持“走出去”学。为了能积极吸取借鉴外地成功的发展经验,宜城市在推进中心组学习过程中,提出了“走出去”学的要求,力求各地各部门中心组通过考察学习这种学习形式,开阔眼界、找准差距、解决问题。今年,宜城市委中心组组织考察团赴发达地区考察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城镇化发展的学习活动,为进一步推进宜城城镇化的发展理清了思路;宜城市鄢城办事处在城中村开发改建中,办事处党委中心组的领导带领部分村、社区干部,到宜昌的当阳市、宜都市考察城市建设,通过学习他们在农民工公寓建设、城中村改造、违章建筑、拆迁问题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在窑湾社区、龙头村进行了农村新型社区改造试点工作;市民政局党委组织相关人员赴枣阳等地学习考察社会救助工作及福利院建设,在如何更好地发挥民政部门帮民困、解民忧、办民难等方面取得了真经。三是沉下去学。结合市委提出的73项重点工作和“三万”活动,宜城对市委中心组和各级党委中心组提出了到招商一线、农业生产一线、企业发展一线、农民生活一线进行调研和学习的要求。宜城市委主要领导带领部分市委中心组成员先后深入开发区、城市建设、农业产业化第一线进行学习调研和宣讲;结合“三万”活动,所有市委中心组成员和全市各科级单位党委中心组成员完成了全部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农村第一线学习宣讲的目标。四是建平台学。近年来,宜城市委宣传部先后向全市各级党委中习组推出了读书活动、学习园地、远程教育等学习平台。利用读书活动,有针对性地向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干部推荐学习书目156种;利用学习园地,刊登播发各地各部门理论学习经验材料70余篇;利用远程教育,启动了学党史教育学习活动。通过打造学习平台,进一步拓宽了学习阵地,丰富了学习方式。

  (二)注重工作机制创新,确保理论学习规范有序推进。 一是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使各级党员干部“必须学”、“愿意学”。建立完善了考学机制、领导干部个人述学机制、学习成果转化机制,对各地各部门主要责任人任前实行“三述”(述职、述廉、述学)、“三考”(考政治理论学习、考业务能力水平、考群众满意度)等德能勤绩的考评,对连续三年全市理论考评不合格单位责任人实行“一票否决”。促进党员、干部学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不懈地学习,自觉主动地学习。二是建立健全多元化、立体式的学习培训机制,引导和推动党员干部学习常态化。通过建立完善培训教育学时制、网上在线学习制度、基层调研学习机制,健全和落实常态化、多样化的党员、干部学习培训制度,积极探索体现时代特点、贴近党员需求、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学习效果。三是建立健全统筹协调、监督检查机制,在落实学习任务上下功夫。要求各级党委部门加强对下级基层党组织、所属部门学习情况的指导把关和督促检查。建立通报制度,定期通报各级党组织学习进展情况,掌握新情况、了解新问题,总结好经验、树立好典型,确保各项学习任务迅速有力、扎实有效地落到实处。同时,各级党组织在统筹协调过程中,千方百计拓宽投入渠道,创新投入机制,不断加大对各类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各基层党组织学习场所等教学资源的投入力度,使各类学习载体功能日趋完善,发挥最大作用。两年来,宜城市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企业、农村开展学习调研,解决基层难点热点问题,并根据宜城实际提出了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等各项合理化建议365条,调整了全市战略发展部署,确立了坚持城镇化引领,推进跨越式发展,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创新之城步伐的新格局,真正的提高了工作的执行力、创新力和跨越力,牢牢把握了理论学习的示范性。

  三、创新理论学习实践,深入基层调研,凸显理论学习的发展性 

  理论务虚是为了工作务实。宜城市把理论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带着问题去学习、去研究,通过理论学习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真正把学习的成效转化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行动,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本领,体现到保持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上来。

  (一)围绕大局调研,示范标杆引领,掀起学以致用热潮。为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宜城市委中心组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带着问题意识,深入基层开展学习调研,先后撰写发表理论调研文章40余篇。其中,市委书记胡军撰写的《培育村组干部“敬天爱人”意识》、《城镇化发展引领,建设宜居宜业创新之城》先后在党建、学习月刊等刊物发表,其他中心组成员撰写的《加强土地流转的调查与思考》、《积极应对和处置突发性群体事件,建设平安和谐宜城》、《挖掘人文历史资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繁荣发展宜城文化事业》等调研文章先后在上级党报刊和新闻媒体发表。市“四大家”领导的引导示范作用带动了各镇(办事处、区)、市直各单位党委中心组的学以致用的热潮,涌现了地税局、交通局、鄢城办事处、流水镇等一大批党委(党组)中心组的先进典型和标杆,通过领导干部示范带动、政策激励措施、先进典型引领,为加强党委中心组建设和实现全民学习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也为加快宜城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二)围绕热点难点调研,破解发展难题,掀起学用结合热潮。近年来,宜城市委中心组围绕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以“改善民生,解决农民困难”为工作目标,深入一线接地气调研、察民情、听民声、顺民意,帮助农民破解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两年来,市委中心组领导先后完成了土地流转、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等多项调研课题。2013年,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城镇化跨越发展,开展了“学习十八大,建设新宜城”学习调研,全市安排了80个调研专题。要求市直各党委(党组)中心组和镇办区党委中心组围绕我市城镇化发展战略,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梳理汇总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意见,按照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的要求,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学习与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把调研活动与“为民务实清廉”群众路线学习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与宜城的城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结合起来,切实做到学以致用。通过学习调研,共收集各地各单位上报的调研论文79篇,经评委审评,确定了17篇优秀调研文章,并将优秀调研论文汇集成册,呈报市委、市政府领导作为决策参考。

  (三)围绕读书学习调研,促进素质提高,掀起三城建设热潮。宜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以来,市“四大家”领导和全市党委中心组主要负责人带头开展读书学习活动,结合我市争先创优活动、“三万”活动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入基层和分管的部门为党员干部职工开展辅导宣讲和学习调研。宜城市政协在贯彻襄阳市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市委五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学习中,把建设宜居宜业创新之城宣讲内容编印成册,发放到每个干部手中学习;刘猴镇、地税局等部门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撰写发表了《学习借鉴企业文化 促进机关治庸提能》、《关于防范税收执法与廉政风险推进“五税”战略发展的调查与思考》等文章。通过各地各部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带头学习、深入调研,为广大干党员干部树立了标杆,促进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文化修养和执政能力,为全民阅读活动的健康有序开展,建设宜居宜业创新之城掀起了发展热潮。

  四、创新理论学习成效,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凸显理论学习的实效性 

  “学以致用、学用相长”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理论工作目标。宜城市通过加强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等工作,实现了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学习能力、执行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干部的理论功底和宜城的对外影响力明显提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理论学习成果已转化为推动宜城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思路和举措。两年来,先后召开了五届三次、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作出了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创新之城步伐的重大战略决策,要求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和主城区、产业园区、中心城镇、农村新型社区“四位一体”建设,勾画了“12335”的新型城镇化空间目标体系。即到2016年,形成以中心城区为主体,以鲤鱼湖和滨江(含南营片区沿江纵深2公里)2个新区为两翼,以经济开发区、雷大工业园区和小河物流园区3个产业园区为支撑,以小河、雷河、王集3个中心城镇为骨干,以20个左右的(2020年达到50个左右)新型农村社区为基础的城市空间布局。预计到2013年年底,宜城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80亿元,比上年增长1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12亿元,增长13%;规模工业总产值480亿元,增长30%;规模工业增加值130亿元,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亿元,增长15%;外贸出口1.5亿美元,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和13%,有望冲刺全省经济综合实力20强。




来源:求是理论网作者:中共宜城…编辑:sizhengbu字号:[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辽宁广告职业学院 思政部版权所有 2001-2012 (C) ICP编号: 辽ICP备06000302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 造化乡 邮编:11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