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图片新闻  
思政教育  
教学动态
思政论坛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您现在的位置: 辽宁广告职业学院 >> 思想政治专题网 >> 思政教育 >> 教学动态 >> 正文  
动态教学

发布日期:2014/12/4 13:51:18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生动可变的概括,是对强调过程的预先设定、计划的一个重要补充和修正。“动态”指事物运动的状态,“生成”指事物的发生、形成。“动态生成”在课堂教学中,指教师要立足学生现场思路,灵活组织教学进程,真正满足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需要。需要指出,教师在动态生成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中预先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那么如何促进数学教学动态生成呢?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创设情境,促使学习目标的动态生成

 

就学生而言,将学习目标看作是教师交给的任务,还是自己的学习需求,对于学生能否真正开展自主性学习是很关键的。那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创设活动情境、问题情境,创造探究条件,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自主为学习任务定向,让学习目标的动态生成于学习活动中。

例如“教学简单的统计——单式条形统计图”这一课,我改变教材原有的框架,直接让学生统计一本作业本上不同的等第,统计学生喜欢的运动等等,这些调查的内容来自于学生熟悉的或感兴趣的现实生活。在这样的情景中,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学习的效率明显提高。 因为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问题。所以学生能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明白了统计的方法和要求,对统计的作用有了更深的印象。因此教师应善于捕捉生活现象,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为数学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之产生学习需求的有效方法之一。学生亲自统计实践和教师适时诱导的过程也就是目标动态达成的过程。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促使认知结构的动态生成

 

(一)自主探究、操作,促使知识的动态生成

与生俱来就有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意识。《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最根本的是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题性;问题让学生发展,结论让学生去获得,实验让学生去操作……。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参与到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正是让学生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从而掌握属于自己的知识。

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性,借鉴直线型平面图形公式,通过把“圆”分别平均分成8份、16份、32份等,把它剪开,用交叉镶嵌的方法拼起来,拼成的图形是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或者长方形,使学生了解到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也就越接近于平行四边形或者长方形。再根据直线型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来研究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半径及周长的对应关系,即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c =2лr    1/2 c =лr  这个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r,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s=лr2。还有的同学拼成的图形是近似的三角形、梯形,也推导出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是引导学生从原来的知识库中提取有效的信息,通过自组公式,整理、观察、交流,逐步抽象概括、形成结论。学生通过探索与创造、观察与分析、归纳与验证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特别在问题解决之后,教师及时组织、引导学生自主评价,自我反思。 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学生学会学习,更能看到学生因学习的成功而带来的愉悦体验,以及表现出的学习自信心。学生通过不断的操作、探究,不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使学生得到了自主发展,体验到 “再发现”的过程。

但话又说回来,动手操作活动也不是越多越好,操作活动要适时、适度、适量。要把操作活动与学生的思维活动、语言表达有机结合起来。另外就是要注意活动的必要“内化”。如果我们始终停留于实际操作层面,而未能很好地实现活动的“内化”,包括思维中的必要重构,就根本不可能发展起真正的数学思维。因此,“静态思考”在数学活动后就显得非常必要。

 

(二)合作交流,促进创新的动态生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动态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为实现有效的探究,教师必须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合作交流的机会,创设基于师生交流、动态、互惠的教学关系。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从而达到共识、共进。促使创新素养的动态生成。

在教学“应用题”时,教师设计一道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题。

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思,有所获。我们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组内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分工合作设计。学生在小组讨论时,人人出点子,找途径,并交流、评价方案、探究能力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和推理。学生能分析、处理已有的信息,小组合作中能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生成。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经历体验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是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们要引导学生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下,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学生在体验科学探索过程的同时,自主探索、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就逐渐生成。学生的智慧有很多是潜在的,在课堂创设开放的、民主的、和谐的学习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开发,更有利于学生在合作探索中互相启迪,思辨创新,资源共享。从而达成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动态生成。

 

三、积极评价,促使学生健康心理的动态生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总而言之,也就是要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

 

(一)积极评价,促使学生情感态度的动态生成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的智慧类型是不一样的。因而,作为教师应充分考虑到这一差异,多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独到之处,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使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我们应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对不同的学生的回答,尽可能用不同的态度去评价。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的评价方式。评价可以采用个人的自我评价或学习小组内的互评、师生评等,教师尽量让学生说出评价的理由。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体现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能体现学生主动探索新知的有效方法,能展示学生的个性;也能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情趣。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评价,尊重学生独到的见解,要让学生有评价的机会,这样才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和创造力,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积极、主动。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师生的知识、思想和情感交流,又有利于满足学生的虚荣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思维的激荡中创新。

 

(二)尊重学生,促使学生自信心的动态生成

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数学知识的获得,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必须为我们教师所关注,这种关注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心”施教,不能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 

如在教学计算时,学生会想到多种方法,但教师往往会在总结时指明一种最佳方法,如20以内进位加法中的凑十法。教师这样做,全然不顾学生的心理感受,相当于暗示了大多数学生:你的思考是失败的。其实教材中提到的方法并不是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绝对好的方法。只要是学生经过自己努力“创造”出的方法,都应该得到老师的鼓励与表扬。教师应提倡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学生自己喜欢的方法对学生本人来讲就是最优的方法,从这一角度看,优化的方法不一定是统一的一种算法。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态度,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远比能快速地计算几道题来得重要。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能力、知识水平、认识心理的差异特点,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体验的机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积极思考、自主探究的空间,提供大量观察实验、探索活动的体验,给学生流下广阔的思维空间,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灵活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各方面都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发展中提高和展现学生生命的价值,使学生的知识、智能、情感思想等方面的素质在动态中发展,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的生成因素,结合教学设计,紧紧抓住“生成因素”,灵活地调控和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赋予学生发现的权利,引导学生完成解决问题、发现规律,监测他们发现后的反思。新的教育理论下的数学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的动态生成。




来源:未知作者:赵守礼编辑:sizhengbu字号:[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辽宁广告职业学院 思政部版权所有 2001-2012 (C) ICP编号: 辽ICP备06000302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 造化乡 邮编:11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