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公民道德
礼仪规范
职业道德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您现在的位置: 辽宁广告职业学院 >> 思想政治专题网 >> 公民道德 >> 礼仪规范 >> 正文  
“文明礼仪”去哪了?

发布日期:2014/9/18 13:42:15

  9月16日下午,92岁高龄的国家科技最高奖获得主吴良镛院士一手拄着拐杖,一手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一步一步缓缓走上了的人民大会堂报告台。半个小时之多,他坚持站着做完了报告。工作人员怕出现意外专门搬了把凳子坐在报告台吴老身后。但放眼台下,就在吴老做报告的过程中,大批后排的90后学生一片片“倒”下,趴在桌上睡去。(中青在线北京9月16日电)。

  据了解,当天台下坐着的是首都多所高校近6000名新入学的研究生,都是高学历、高智商的天之骄子。初听这则新闻,实在不敢相信,直到看到网上的照片:台上演讲的九旬院士,台下睡成一片的学生。惊诧之余,唯有寒心与忧心。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而今天,试问这些坐在神圣的人民大会堂里的天之骄子们: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礼仪,都去哪儿了?孟子说:“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对老者、长者的孝敬之意,自古就是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有修养的重要标志。古人尚且如此,何况新时代拥有高学历、高智商的莘莘学子?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把“明礼诚信、团结友善”作为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在全国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北京大学校长王恩哥以“坚守‘砥砺德行立己立人’的道德追求”勉励北大毕业生:“一德立而百善从之”,无论什么时代,只有个人的德行修养立得住,才能推己及人,影响和教化别人。在我们身边,就有许许多多坚守本心,德行高尚的前辈,他们的坚守让我们在时代波澜中看到了无数优秀人物浓郁沉淀的家国情怀。

  然而发生在这些时代骄子身上的各种不文明现象却屡有发生,甚至出现坐在人民大会堂里“打瞌睡”这样的现象,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反思。长期以来,中国实行的是应试教育,以分数作为衡量教育的唯一标准,并用来评定学生的好坏和学校的办学水平。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较多注重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而忽视对学生进行“怎样做人”的道德修养人格教育。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文化知识体系不断完善,但是不懂做人的基本礼仪和个人道德修养,更不用说儒家几千年的“君子文化”!结果导致个性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随心所欲,置五千年文明礼仪甚至最起码的个人修养不顾。这种集体性道德缺失都是长期忽视礼仪教育的结果。

  古人说:“礼诚于中而形于外”。虽然人们看到的是礼的形式,各种行为规范,实际上“礼”是一个人内在道德品质的外在显现,对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伦行为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然而从这则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对礼仪本身认知存在着极大的偏差,认为礼仪不过是一种形式的东西,可有可无,不能真正认识礼仪的本质。“礼”的灵魂是“敬”,自敬又敬人,“仪”是“礼”的表现形式,礼仪既表现为外在的行为方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礼貌、礼节,同时更表现为精神内涵,即人的道德修养。正是由于对礼仪认知的偏差,不了解礼的本质是敬人、是指对他人的尊重,往往才造成行为上的失礼。

  “砥砺德行 立己立人”,莘莘学生们,应该醒醒了,不能让我们的文明礼仪失联。




来源:本站原创作者:文明网编辑:sizhengbu字号:[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辽宁广告职业学院 思政部版权所有 2001-2012 (C) ICP编号: 辽ICP备06000302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 造化乡 邮编:11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