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时政要闻
形势政策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您现在的位置: 辽宁广告职业学院 >> 思想政治专题网 >> 时政要闻 >> 时政要闻 >> 正文  
【民生视点】最美乡村教师的美丽与哀愁

发布日期:2014/9/14 14:28:39

  9月10日,教师节。关于什么是好教师的讨论急剧升温。其中一个社会共识是: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引领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别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

  必须承认,每个充满剧烈转型的时代,即使面对着功利、自私、冷漠的袭扰,都会出现道德情操超乎寻常的人。而这往往与金钱、地位、身份、年龄、性别无关。

  此刻,处于媒体聚光灯中心的往往是被誉为最美的中国乡村教师。

  在同一片初秋的蓝天下,仅仅因为城乡之隔,同为祖国花朵的孩子们却开启了不同的第一课。

  一个特殊的群体尖锐地闯入人们的眼帘。这便是6600多万留守儿童。

  一位乡村教师写道:游走在村中,儿童拖着瘦弱的身躯劈柴,举着沉重的农具耕地,翻着崎岖的山路行走的画面始终是大山深处难以消逝的风景。他发出一声叹息:“同一片蓝天,同一个世界,城市儿童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山区儿童却历经痛苦,饱经风霜,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何谈教育?”

  全国妇联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6~11岁和12~14岁的农村留守儿童在校比例分别为96.49%和96.07%,表明他们绝大部分正在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农村留守学龄儿童义务教育总体状况良好,但部分中西部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状况相对较差。而单独居住的留守儿童占所有留守儿童的3.37%,虽然这个比例不大,但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基数大,由此对应的单独居住的农村留守儿童高达205.7万。

  他们最后的屏障是800多万乡村教师。

  很多人的坚守借助媒体的传播感动了中国。

  在像超人一样奉献之后,他们会定期出现在电视荧屏上,接受隆重的表彰,然后,鲜花掌声散去,他们重回那些贫寒乡村,继续他们的崇高。

  我曾经问一个“最美乡村教师”:你愿意自己的孩子继续待在大山,接过你的教鞭吗?

  她不假思索地回答:不愿意。因为这里太苦了。

  感谢她背负着巨大荣誉的压力说真话,这比金子还要可贵。

  少数人坚守的背后是更多人的逃离。由于城乡经济和收入水平的差距巨大,造成农村教师、主要是骨干教师的大量流失,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随之进一步扩大。大城市、中心城市、县城、乡镇之间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收入和工作、生活条件差距悬殊,一般县城的教师比乡镇教师的收入高出三分之一或一半,造成教师逐级向上流动:中西部城市的教师向东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流动,县城的向中心城市流动、乡镇的向县城流动,而流出的都是骨干教师。

  然而,仍有顽强的坚守者通过无私奉献、烛照别人获得了快乐。他们无疑应该得到媒体的褒奖、社会的肯定。

  但仅有褒奖和肯定远远不够。如果这种激励不能感召更多人去山里含辛茹苦地为孩子们当“好大一棵树”;如果政府和社会不能尽快完善相关的制度安排,保障他们体面地生活,保障起码的教学条件;那么,我担心“最美”终会变成一个沉重的道德重负,让难得的高尚成为这些人孤独的苦旅。

  为了让崇高和奉献变成更多人的追求,必须有一个前提:让所有最美的乡村教师活得体面而有尊严,让乡村的孩子有更宽敞、明亮、坚固的教室。

  也就是说,乡村教育不缺乏最美的教师,但缺乏最美的制度。

  表彰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这样一些进步:国家从2013年开始,对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义务教育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给予生活补助,并按照“以岗定补,在岗享受,离岗取消”的原则,重点向条件艰苦的老少边穷地区倾斜,向村小学和教学点倾斜。随着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还可以加大补助力度,提高补助标准。

  此外,对长期任教的乡村教师,应建立奖励机制。建议仿照各地施行多年的奖教金制度,国家和地方设立“乡村教育贡献奖”,对乡村教师按照连续从教时间,实行一次性奖励,通过更加完善的奖励补助政策吸引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教学点)长期任教。此外,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培训机构应强调“重心下移,阵地前移”,通过送教上门、支教走教等方式,强化交流互动,扩大进修培训覆盖面。

  这是政府自觉的担当责任。尽管有些迟到,但却相当关键。毕竟,在中国这个快速奔驰的列车背后,拖着长长的教育总体投入不足、发展不平衡的沉重阴影。

  当然,这场补课是个漫长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共同的努力。

  比如,在习惯性为最美乡村教师鼓掌流泪之余,面对即将到来的这个寒冬,将家中多余的羽绒服捐给他们,给他们“多一克温暖”。

  每一个“最美”都是时代璀璨的烛火,比全力呵护更重要的是找到让星火可以燎原的通衢。




来源:工人日报作者:佚名编辑:sizhengbu字号:[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辽宁广告职业学院 思政部版权所有 2001-2012 (C) ICP编号: 辽ICP备06000302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 造化乡 邮编:11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