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图片新闻  
思政教学  
法制教育
心理导航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您现在的位置: 辽宁广告职业学院 >> 思想政治专题网 >> 思政教学 >> 法制教育 >> 正文  
学生买手机,坏事还是好事

发布日期:2014/4/1 14:14:14

 

云南省宣威市阿都乡的村民反映,学校变相强制要求家长花500元钱,让孩子参加“存话费、送手机、赠翼校通”的活动。昨日,央视《焦点访谈》节目曝光了这一事件。不少学生家长表示,由于孩子说老师要求不交钱不准去学校,给孩子、家长都带来了严重的负担。目前,宣威市教育局已证实确实有这个事情存在,调查组正在处理当中。(云南信息报324)

  面对各方质疑,当地校方给出了两个理由,一个是“手机是免费的”,二是“学校从来没有强制过家长。”但这在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首先,手机虽为“免费送”,但必须提前预存500元电话费,不仅如此,两年之内,手机要求要保底消费50块钱。

  其次,即使学校的初衷并未“强制”,但班主任为了落实校领导“精神”,也难免让自愿走样,而在当前教育语境下,某种程度上,老师的话对于孩子而言就是“圣旨”,他们难以区分对错,不得不创造各种条件无条件遵守。于是,到家长那里,就成了“我没有去交这个钱,但我的孩子每天回家,就在家里赖着不去。”也许正是经过层层“演绎”,使这成为了“变相强制”。

  退一步而言,即使各方都将“自愿”落实到底,家长又能自愿吗?“在这个平台上,老师可以发作业给学生家长,学生可以打亲情电话给家长,另外学生进出校门自动发短信给学生家长。”如果平台得以普及,那么不参与就自然意味着孩子“输在起步线了”。这让家长怎能淡定?

  如此平台即使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大城市,即使落实了自愿精神,也难以获得绝大多数家长“买账”。各类移动运营商纷纷在学校跑马圈地,推出各种类似服务。这些服务在客观上,对于学校管理、加强学生安全保障、实现和家长良性互动,确实有其益处,但还是由于没有摆脱利润追逐、利益纠葛,饱受各方诟病。

  运营商追逐利润本无可厚非,但并不是最明智之举。如果可以改变运营理念,多承担一些企业社会责任,将其作为一个打造公共关系,树立良好公共形象的重要手段,也许正是让各方利益最大化的最优之选。

  提供最廉价乃至免费的相关服务,也许运营商会失去一些利润,但是却赢了民心,更赢得了大量潜在客户。更重要的是,每个孩子都是未来的消费者,而谁为他们提供了免费而实用的保护,无疑就将赢得未来。




来源:法制日报作者:佚名编辑:admin_sz字号:[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辽宁广告职业学院 思政部版权所有 2001-2012 (C) ICP编号: 辽ICP备06000302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 造化乡 邮编:11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