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公民道德
礼仪规范
职业道德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您现在的位置: 辽宁广告职业学院 >> 思想政治专题网 >> 公民道德 >> 礼仪规范 >> 正文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暴露“道德短板”

发布日期:2011/5/27 15:41:00

  近段时间,关涉食品安全的事件不断出现,老百姓的“饭桌子”成了社会舆论聚焦的热点。三聚氰胺、地沟油、瘦肉精……一波方歇,一波又起。互联网上,食品安全成了最热的话题;网下各个群落中,人们交流最多的一个困惑也是:饭桌上还有什么东西能够放心去吃?

  “民以食为天”。而现在让人们饭桌子变得不安宁的这个“食”字,已不仅仅限于食物数量和消费能力的诉求了。

  道德滑坡,让本来不该成为问题的事情成了大问题。事情的严峻已经引起了中央高层的极度重视,强调要大力保障食品安全。从一些动态观察,道德建设和重典治乱,成了解决饭桌子安全的两个着力方向。

  道德的问题,古人很早就纳入“礼”的范畴来规范管理。“礼”这个东西,固然有多重含义,但讲究礼义廉耻,讲究信义,以及商贸活动中衍化出的像“童叟无欺”一类基本操守,还是有其值得继承的合理成分。“礼”与“乐”,在不同的社会形态其内涵虽然各异,但它们仍然是一个社会稳定运行必须具备的构成——只要想一想:“礼崩乐坏”,哪一个社会承受得起?

  孔子的一个譬喻颇能给人启发。“兵”(军备)、“食”(食物)、“信”(百姓的信任),他说是治理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三件宝贝。有人问,必不得已,先放弃哪个?孔子说,先弃武,然后是食物。三者中,信义是最要保住的东西,因为,“民无信不立”。

  这是把事情推到极致来作比方。可是你也不妨试着加以比较:一个有食物而缺失信义的社会和一个保有信义而暂时缺乏食物的社会,它们谁更有复兴强大的希望?

  是的,“民无信不立”。保障“饭桌子”先得治理道德滑坡,可以说抓住了问题的一个关键。那么,接下来应该是:治理的方法或者路径。

  提出方法和路径,是因为一般的道德号召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没有人敢于公开主张不道德,却有人敢于顶风作案。为了暴利敢于铤而走险的恶流,该怎样遏制?

  实际上,这同时也就提出了重典治乱与治理道德滑坡如何结合的问题。

  道德不只是由教化而来。道德的表现是内心秩序的投射;而内心秩序的建立,除了文化的力量,还有赖于外部秩序(包括法律秩序)设计和运行的完善以及权威性。若从这一角度看,营造一个敬畏心和侥幸心此长彼消的环境就非常重要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其所以演变成一种约束力强大的信条,当中就既保存着对法度威慑的经验,也积淀着对内心神明的敬畏和对文明的敬畏。

  文明需要敬畏。重典治乱,因此既要运用现有的法律手段重惩犯罪行为,也要着力建设更为完善的法律秩序,并在此基础上夯实道德秩序的根基。观察一些法治国家,其道德状况没有大起大落,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重视信用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基本的信念;而支撑这一信念的,有一个完善的信用制度构架。这个制度性作用的威严,从内心到外在行为,对普通人已经形成了强大的支配或曰制约性力量。

  由此观之,从根本上解决“饭桌子”的安全,绝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所能奏效。强化监管问责只是解决办法的一个重要方面,更为长远的,是针对缺失所需要的系统性建设。现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已被各级政府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一新课题下的努力,应该成为保障 “饭桌子”安全的强大动能——关系基本民生的事情,除了政府切实负起责任之外,还需要依靠社会共识的形成和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发挥,需要社会成员自律他律机制的建设。看起来任重而道远,但应当对此抱有信心:因为凡是民心所向的事情,只要引领得法,没有不成功的。


图片1



来源:网络转载作者:佚名编辑:admin字号:[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辽宁广告职业学院 思政部版权所有 2001-2012 (C) ICP编号: 辽ICP备06000302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 造化乡 邮编:11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