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公民道德
礼仪规范
职业道德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您现在的位置: 辽宁广告职业学院 >> 思想政治专题网 >> 公民道德 >> 职业道德 >> 正文  
道德与法制是相互平衡的两个车轮

发布日期:2011/5/3 16:46:00

    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参事室、文史馆的工作提出了几个研究重点,其中特别提到了“注重对社会转型期道德文化建设的研究。指出近年来相继发生“瘦肉精”、“彩色馒头”等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不仅是维护正常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的需要,也有利于从根本上铲除滋生唯利是图、坑蒙拐骗、贪赃枉法等丑恶和腐败行为的土壤。

  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的现状,到底是怎么形成的?这需要反思。首先,改革开放打开了人们的视野,解放了人们禁锢几十年的思想。但思想解放的另一面,却是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走向了一盘散沙式的“主流虚无化”。秉承民族精神,崇尚文明进取的主流价值观有所淡化;二是我们的社会文化,客观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本目标产生了“纯粹拜金”式误读。导致没有钱的拼命想有钱,有了钱的还觉得缺少其它意义上的成就感。于是,有不少人不顾一切,以近乎疯狂的心态去追求对社会无益甚至有害的“成就感”;三是在“重物质,轻人文;重效率,轻底蕴”的社会环境下,我们的教育自觉不自觉地沦为了“工具教育”。忽略对“人文精神”的汲取,必然导致一代比一代更加缺少精神定力。

  建设一个健康文明的社会,法制的强制力与道德的软约束,是相互借力、相互平衡的两个车轮。从后者偏软、偏虚,缺德的人和事受到白眼和唾骂越来越少,或者骂了也白骂时,违法者众、执法者寡,法治力量也必然难逃杯水车薪的尴尬。因此,温总理对此的忧虑,也是全国百姓的共同心声。那么,怎么才能让道德这个“车轮”与法治平衡起来呢?我觉得起码要从两个方面取得突破。

  一是建立强大的外部约束力量。市场经济本质上是秩序经济,少了秩序就谈不上道德,可是我们的秩序哪儿去了?这是道德建设需要从根本上解决的问题。因此,从法律上,对于违法失信案件,法律条文要细化,立案审判要有效率,让缺德者打不起时间差;从竞争规则上,强化规则的至高无上,杜绝一切黑幕操作,让权贵影响力、托人走关系在阳光之下难有作为,想缺德也找不到机会;从党政纪律上,要将干部的私德纳入考核任用的标准,让缺德者没有消遥的空间,也让官员在道德建设中起到正面垂范作用;在社会管理上,建立渗透于社会各个侧面与层面、可操作性强的奖惩机制,让人们有压力也有动力;建立一个覆盖全国、以公益化模式运行、为社会提供权威诚信信息查询的社会征信机构,以此对失信者形成震慑。

  二是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在中国传统的商业文化中,诚信,从来都是被商家视为生命的。我刚参加工作时,我的师傅们还都是从公私合营过来的老商人。据他们说,在公私合营之前,如果一个店伙计发生了偷窃、坑害顾客等污点,在全市的同行业中,基本上就找不到饭碗了。而为了一个诚信,过去的不少商家在用人时,都是只从同村、同族或亲属中选择。以这样的方式强化诚信,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当时的经济发展慢,人员流动小,商家都有相对固定的顾客群,现实逼着他们不敢不这样做。而如今和过去相比,社会有了很大变化:人的流动性大了,商家面对的顾客群体不再单一。这样,有的人就动起了歪心思,以为顾客是流动的,可以“宰”一个是一个。在一个地方名声臭了,大不了换个地方接着再“宰”。不能不说,以现代社会的流动和开放来说,对缺德者的舆论压力,目前就决不仅限于口口相传这么简单了,而是需要动用各种传媒的力量,把缺德者“臭”得抬不起头,长时间翻不过身。因为从人性的角度来看,“颜面成本”比之金钱成本、血汗成本,更容易被看重。如果在缺德前觉得可能会付出很高的“颜面成本”,谁还敢缺德呢?


图片1



来源:网络转载作者:佚名编辑:admin字号:[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辽宁广告职业学院 思政部版权所有 2001-2012 (C) ICP编号: 辽ICP备06000302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 造化乡 邮编:110148